您的首选项已更新。如需临时更改您的帐户设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随时更新您的首选国家/地区或语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点击以阅读我们的无障碍声明
购物满 ¥288.00 免运费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CN

亚精胺的惊人益处:食物来源、长寿、心脏健康等

25,699 阅览

anchor-icon 目录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录 dropdown-icon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愈发强烈地渴望能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众所周知,西班牙探险家曾在全球各地寻找真正的青春之泉。但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身体里找到保持青春和活力的秘诀呢?

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延长人类寿命的答案可能就在一种名为亚精胺的化合物中。亚精胺不仅存在于人体内,许多植物和动物的食物源中也含有这种可能延寿的珍贵化合物。

特新证据表明,服用亚精胺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从促进细胞焕活到优化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亚精胺在优化人体健康方面可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因此,亚精胺引起了研究人员和追求青春常在人士的兴趣。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亚精胺对健康的益处,并分析支持这些说法的证据。

亚精胺的食物来源

  • 小麦胚芽
  • 大豆
  • 青豆
  • 切达奶酪(和其他成熟奶酪)
  • 蘑菇
  • 鸡肝
  • 牛肉
  • 芒果
  • 扁豆
  • 西蓝花和花椰菜
  • 玉米
  • 红豆

亚精胺是什么?

亚精胺是 1678 年代由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通过自我实验初次发现的,它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伯氨基的主要多胺。它是一种天然化合物,生成于核糖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和其他生物组织中。在人体内,它由其前体腐胺合成而成,并用于生产精胺(另一种重要的多胺)。

亚精胺、精胺和其他多胺主要负责细胞的生长、分裂、增殖和分化。虽然尚不清楚其中机理,但合成DNA、维持DNA稳定和细胞凋亡(一种用于去除不需要的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法)似乎都必需用到它们。

不幸的是,根据《自噬杂志》2019 年的一项研究,多胺(包括亚精胺)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此,通过服用膳食补剂或食用富含亚精胺的食物(如前文所列的那些)来弥补这种损失就变得至关重要。

亚精胺和长寿益处

细胞年轻化、延寿和逆龄作用是让精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亚精胺补充剂的人气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对延寿的渴望,对这种化合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多胺及其在细胞新陈代谢中的作用。然而,他们直到极近才了解到亚精胺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为延长寿命和优化健康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前沿。

许多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亚精胺在延缓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发表在《美国医学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富含亚精胺的饮食结构能显著延长人的寿命,降低死亡率。

然而,精胺的确切作用机制我们仍不了解,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指向

自噬过程。例如,2018年一篇研究论文的作者指出,亚精胺通过促进自噬来延长寿命,其作用可能不亚于雷帕霉素——后者是一种经美国 FDA 批准的免疫控制剂,具有强大的自噬刺激特性。不过,在深入研究亚精胺如何促进自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噬在长寿中的作用。

亚精胺和自噬

自噬(拉丁语,意为自我吞噬)是人体通过“吞噬”受损细胞来去除它们的过程。实行间歇性禁食的人可能对这一过程并不陌生,据说禁食16小时后就会开始自噬。细胞利用自噬降解其老化和受损的部分,并将其重新用于细胞修复或生成新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噬就是人体回收旧的和受损的成分,并重新加以利用。

然而,研究表明,自噬的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从而导致受损和老化细胞的积累。这种循环过程的失败反过来又与许多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息息相关,如神经变性、感染和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虽然自噬机制的缺陷会加速衰老,但有证据表明,促进这一过程可以优化健康,促进长寿。

亚精胺何促进自噬

在过去十年中,科学家们开始对生活方式、饮食和某些补充剂可能有助于诱导自噬的假说进行测试。这些方法包括限制热量、运动、间歇性禁食、生酮饮食、方方剂(雷帕霉素)、绿茶以及白藜芦醇姜黄烟酰胺单核苷酸亚精胺等天然补充剂。

因此,大量研究表明,尽管亚精胺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助益长寿,但其中涉及的主要机制是自噬。

例如,2009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亚精胺可明显延长酵母、苍蝇、蠕虫和人类免疫细胞的寿命。研究人员发现,亚精胺能控制某些被称为乙酰转移酶的酶。这些酶与DNA健康有关。因此,自噬的基因表达增加,减少了细胞死亡,延长了寿命。

有趣的是,2010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亚精胺能加强许多物种(包括酵母、蠕虫、苍蝇和人类)的自噬功能,但基因自噬失活后,亚精胺在这些物种中延长寿命的作用就会消失。同样,2011年一项研究的作者指出,亚精胺和白藜芦醇虽然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但两者都趋向于改变和控制相同的酶,即乙酰转移酶。因此,这两种膳食补剂不仅能延寿,还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自噬的主要酶是EP300,而补充亚精胺可以让这种酶的活性消失,从而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因此,大量研究证实了亚精胺与自噬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过,随着亚精胺越来越成为主流,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它在与年龄有关的特定健康状况(如脑部和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亚精胺和心血管健康

优化心血管健康也是这一现象的延伸。例如,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亚精胺通过促进自噬和保护心脏功能,对小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称,心血管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仅缺血性心脏病就占死亡人数的16%。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处理这些大量健康问题的方法。补充亚精胺可能是一种替代疗法。

2017年对实验室小鼠进行的一项研究的作者发现,亚精胺和精胺会上调或下调许多参与免疫反应、血液凝固、脂质代谢和谷胱甘肽(一种抗氧剂)代谢途径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同样,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补充亚精胺可加强近期心脏病发作小鼠心脏细胞的活力,减少细胞死亡,缩小梗塞面积,并优化心脏功能。

研究人员看到了亚精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后,开始进行人体试验。因此,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中,一组研究人员招募了 377 名急性心肌埂塞患者,并测量了他们的血清亚精胺和氧化应激(因血流不足而造成的自由基损伤)指数。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亚精胺含量较高的人比亚精胺含量较低的人存活几率更高,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亚精胺可能是预测心脏病发作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

亚精胺对大脑和认知能力的益处

除了延寿和保护心脏外,亚精胺还对大脑和认知功能大有裨益,并能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常见的老年性脑部疾病。大量证据表明,亚精胺可能对优化大脑老化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痴呆症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例如,2020年的一项实验室研究表明,亚精胺和精胺对逆龄的作用与优化自噬和线粒体功能有关。

同样,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亚精胺可控制患阿尔茨海默氏症蠕虫的记忆丧失,并通过丝裂噬(自噬的一种)优化患帕金森病蠕虫的行为表现,如运动能力。此外,亚精胺还能优化DNA修复,从而延缓加速衰老/早衰。此外,2021年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膳食中摄入较多的亚精胺与降低人类认知障碍的风险之间存在联系。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食用亚精胺来维持线粒体和自噬功能对加强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人体医学试验,以确定亚精胺与优化大脑健康之间存在坚实的因果关系。

亚精胺缓解炎性反应和提高机体能力的特性

炎性反应是人体抵御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外来入侵者和其他诱因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然而,炎性反应有时会失控,导致严重的发病率,成为一种威胁。不过,好消息是,亚精胺还可能在类风湿性关节问题和炎性肠病等炎性疾病中发挥潜在作用。例如,2012年发表在《生物医级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亚精胺具有缓解炎性反应的特性,它能阻断导致炎性反应的原因(如核因子卡巴B(NF-κB)和MAP激酶(MAPKs)信号通路)。

此外,2017年的一个实验室模型显示,亚精胺具有抗氧特性,可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来抵御氧化应激。活性氧是一种自由基,在慢性炎性反应(如类风湿性关节问题、缺血性心脏病以及许多其他肺、肾和肝脏疾病)中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样,发表在《炎性反应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亚精胺能控制血清中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水平,提高缓解炎性反应因子IL-10的水平。

对健康的其他好处

随着研究人员越来越了解亚精胺,他们发现这种化合物可能在修复许多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极近有证据表明,从肿瘤到肌肉病变,从皮肤问题到肠道问题,亚精胺可能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有帮助。例如,202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亚精胺可能明确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控制肿瘤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生长。

此外,极近的研究还表明,亚精胺与年轻的肌肤和肠道健康优化之间存在联系。

亚精胺安心吗?

美国食品和方方剂管理局总体上认为亚精胺是安心的。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已知的不利影响。亚精胺天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食物中。因此,我们的身体很适应这种化合物。

此外,研究还发现服用亚精胺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要点

亚精胺对身心都大有裨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研究的出现,亚精胺的人气还会增加,特别是因为它明显的延寿功效。

参考资料:

  1. Ni YQ, Liu YS.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Spermidine in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Aging Dis. 2021 Dec 1;12(8):1948-1963. 
  2. Front. Nutr., 11 July 2019 Sec.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Volume 6 - 2019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chemistry/spermidine
  4. Madeo F, Bauer MA, Carmona-Gutierrez D, Kroemer G. Spermidine: a physiological autophagy inducer acting as an anti-aging vitamin in humans? Autophagy. 2019 Jan;15(1):165-168. 
  5. Stefan Kiechl and others, Higher spermidine intake is linked to lower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08, Issue 2, August 2018, Pages 371–380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06691/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87690/#CIT0008
  8. Barbosa MC, Grosso RA, Fader CM. Hallmarks of Aging: An Autophagic Perspectiv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 Jan 9;9:790. 
  9. Zare-Shahabadi A, Masliah E, Johnson GV, Rezaei N. Autopha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v Neurosci. 2015;26(4):385-95. 
  10. Yang Z, Goronzy JJ, Weyand CM.: 10.1007/s00109-015-1297-8. Epub 2015 Jun 10. PMID: 26054920; PMCID: PMC4486076.
  11. Nakamura S, Yoshimori T. Autophagy and Longevity. Mol Cells. 2018 Jan 31;41(1):65-72. doi: 10.14348/molcells.2018.2333. Epub 2018 Jan 23. 
  12. Eisenberg T, Knauer H, Schauer A, Büttner S, et al. Induction of autophagy by spermidine promotes longevity. Nat Cell Biol. 2009 Nov;11(11):1305-14. 
  13. Madeo F, Eisenberg T, Büttner S, Ruckenstuhl C, Kroemer G. Spermidine: a novel autophagy inducer and longevity elixir. Autophagy. 2010 Jan;6(1):160-2. 
  14. Morselli E, Mariño G, Bennetzen MV, Eisenberg T, et al. Spermidine and resveratrol induce autophagy by distinct pathways converging on the acetylproteome. J Cell Biol. 2011 Feb 21;192(4):615-29.
  15. Pietrocola F, Lachkar S, Enot DP, et al. Spermidine induces autophagy by inhibiting the acetyltransferase EP300. Cell Death Differ. 2015 Mar;22(3):509-16. 
  16. Eisenberg T, Abdellatif M, Schroeder S, et al. Cardioprotection and lifespan extension by the natural polyamine spermidine. Nat Med. 2016 Dec;22(12):1428-1438.
  17.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
  18. Zhang H, Wang J, Li L, Chai N, Chen Y, et al. Spermine and spermidine reversed age-related cardiac deterioration in rats. Oncotarget. 2017 May 31;8(39):64793-64808. 
  19. Yan J, Yan JY, Wang YX, Ling YN, et al. Spermidine-enhanced autophagic flux improves cardiac dysfunc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targeting the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Br J Pharmacol. 2019 Sep;176(17):3126-3142.
  20. Yu Z, Jiao Y, Zhang J, Xu Q, Xu J, Li R, Yuan W, Guo H, Sun Z, Zheng L. Effect of Serum Spermidine 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ohort Study. Nutrients. 2022 Mar 27;14(7):1394. 
  21. Xu TT, Li H, Dai Z, et al. Spermidine and spermine delay brain aging by inducing autophagy in SAMP8 mice. Aging (Albany, NY). 2020 Apr 8;12(7):6401-6414.
  22. Yang X, Zhang M, Dai Y, et al. Spermidine inhibits neurodegeneration and delays aging via the PINK1-PDR1-dependent mitophagy pathway in C. elegans. Aging (Albany, NY). 2020 Sep 9;12(17):16852-16866. 
  23. Schroeder S, Hofer SJ, Zimmermann A, et. al. Dietary spermidin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Cell Rep. 2021 Apr 13;35(2):108985. 
  24. Choi YH, Park HY.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permidine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BV2 microglial cells. J Biomed Sci. 2012 Mar 20;19(1):31
  25. Jeong JW, Cha HJ, Han MH, et. al. Spermidine Protect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 Inflammation Models Using Macrophages and Zebrafish. Biomol Ther (Seoul). 2018 Mar 1;26(2):146-156.
  26. Yuan H, Wu SX, Zhou YF, Peng F. Spermidine Inhibits Joints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Activation in Mice with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J Inflamm Res. 2021 Jun 24;14:2713-2721. 
  27. Kim G, Kim M, Park C, et al. Spermidine-induced recovery of human dermal structure and barrier function by skin microbiome. Commun Biol. 2021 Feb 19;4(1):231. 
  28. Ma L, Ni Y, Wang Z, et al. Spermidine improves gut barrier integrity and gut microbiota function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Gut Microbes. 2020 Nov 9;12(1):1-19. 

免责声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诊断⋯ 阅读更多